开县百度关键词优化源头(百度关键词怎么设置)

   百度SEO    

王楚华

谁都知道,黄陵城并非普通地名,它是一方圣地。而这方圣地又恰好处在三峡库区秦巴古道的必经路上。故提到黄陵城自然就会想到“黄帝陵”,一点都不牵强。黄、是黄帝的黄。陵,《说文解字》曰:“大阜也”,“帝王的陵墓”。再说“城”,《康熙字典》注释得更为明白:城,盛也,盛受国都也,黄帝始立城邑以居。班固《白虎通》亦云: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诸侯曰干城,御于天子也。说明古人把“城”用在这里,既指崇高,也指规模。尤为重要的是,黄陵城这个神圣的地名,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由哪个名人哪个诗人哪个官人命的名。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甚至出于某种功利需要而无中生有,硬贴上去的名字,它已久负盛名。自上古至当今,一直沿袭,一直承载和享有着这个令人肃穆的高贵称号。但是,它为什么叫黄陵城?又为何偏偏与黄帝陵相似,甚至还拥有一座古城池那样规模的坟域?而且从古到今,世代登临,世代凭吊,世代认同。就连张宪宗,刘伯承这些历史名将和伟人都要去祭拜?

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受挫,先后遭遇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大军围剿和大明总兵猛如虎的追杀。浴血数月,一路败逃,最后竟鬼使神差地溃退到了开县(今开州)的黄陵城。相传:杀人如麻的张献忠,一登上黄陵城,便被这里的地名和地形所震撼,冥冥之中,他仿佛感觉到有黄帝在荫庇,不然怎么会来到开县黄陵城?顿时,张献忠朝天叩首,祈祷人文始祖黄帝显灵。说来也巧,几个月来一直在溃逃的张献忠,硬是依托开县黄陵城转败为胜,一举消灭了明朝大将猛如虎部。史载“开县黄陵城之役,加速并决定了大明王朝的覆灭”;而开国元帅刘伯承,在投笔从戎之前,也约了邹靛澄、谢南城几位同窗好友,专程赶到黄陵城来祭拜凭吊,同时在这里立下了“要救民于水火”的鸿鹄之志。尔后才仗剑离家,走上革命道路。

这里尤其应该提及的是,一向为文严谨、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特别关注的小说作家姚雪垠,在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中,竟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张献忠开县黄陵城之战,同时对开县黄陵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宣染,为我们认识黄陵城做了扎实可信的文化铺垫。那么,黄陵城下面,安葬的到底是何方神圣?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探究,去开发吗?

近些年来,有不少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编了好多故事,连西门庆的籍贯都有人争,有的甚至无中生有。但是,我们说黄陵城与黄帝陵有关系,非但不是无中生有,恰恰是原本就有的黄陵遗迹。并且十分侥幸,黄陵城至今还是一方净土,一方没有遭受现代文明污染的“处女地”。其形而上的历史文化基因和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土著地名,都是有力的证明。何况更有《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曾东至于海,西至峻 ……南至于江(长江)”。所以考定黄帝到过三峡,不无道理。其西陵峡中段的“黄帝庙”,宜昌的“嫘祖庙(黄帝的元妃)”,湖北随州的“炎帝故里”,就是黄帝途经秦巴古道,过开县,出三峡的佐证。史书上还说,黄帝为首的轩辕氏联盟有12个部落,“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之多……试问,面对如此 翔实 的史料、典籍,哪位大师又能讲清楚说明白开县黄陵城与黄帝、与炎帝或者与二帝某个子嗣之间的具体关系呢?

而开县“黄陵城”正处在秦巴古道出三峡这条主干线上,并且在宜昌的“嫘祖庙”和随州的“炎帝故里”上游,说黄陵城与黄帝陵有关,难道不正是顺理成章的事?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史记正义》竟有这么一段记叙:说“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黄帝曾率熊、罴之类动物出征。”巧了,黄陵城前面,就有一座小山名叫“熊耳山”,还有文字记载,说“熊耳山因山形像熊耳而得名”。真是巧了。黄帝号有熊,开县黄陵城前就有座“熊耳山”。黄帝曾率熊、罴打过仗,黄陵城前的“熊耳山”,就不分昼夜,忠心耿耿地侍立在黄陵城的膝下,大张着熊耳,仿佛随时在倾听黄帝的差遣。此外,清人胡邦盛的“汉丰八景诗”,亦将“熊耳山”纳为汉丰八景之一,题曰《熊耳晓云》,至今为后世传颂。

我对考古学没什么研究,既无法从地下提取标本,用炭十四测年法去认定。也没有条件利用dna技术来检测。我们只能依据其有力的文化基因来解释。你可以否定我的说法,但你得拿出否定的依据,来证明黄陵城下不是安葬的炎帝、黄帝或炎黄部落的某个首领。也不是黄帝的衣冠冢,而是另一位先人。如果你拿不出否定的证据,那么,你否定的动机就不那么单纯了,至少是信口开河对开州人民不负责任。这里,我还要说的是,旅游文化并不等于历史教科书。我们是在发掘本土的人文资源,是在讲一个既有历史深度,又有人性温度,更有民族向心力高度的中国故事,也是在为开发开州旅游文化尽一份心,出一点儿力。

应该说,黄帝作为天下共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炎黄子孙团结纽带的一种象征。所以,黄帝陵究竟在何处,历史上也一直有争议。光炎帝故里国内就有六地之争,即: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随州、山西高平与河南柘城。同样,黄帝陵也分别有河北的涿鹿黄帝陵,河南的荆山黄帝陵,甘肃正宁县的黄帝陵,陕西桥山镇的黄帝陵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黄帝陵或黄帝庙,早已被各地政府打造成炎黄子孙祭祖的圣地。我想,这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那么简单,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对炎黄文化的认同,都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故乡。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开州黄陵城这么好的人文基础,里面既有生动的中国故事,又兼具宗教朝圣和民族趋同的“黄陵”文化支撑,且地处三峡库区汉丰湖畔,与开州新城周遭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交相融和,旅游观光链正好配套。如果开发得当,能够有效利用这笔文化遗产,让外界知道重庆开州区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上古时期的黄陵遗址,即开州的黄陵城。我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华人来这里“慎终追远”,祭拜凭吊和旅游观光。也许,这就是开州脱贫以后能够持续发展,全面奔向小康的最好契机。

2020年9月于重庆开州凤凰城

作者简介: 重庆开州人。1959年开始文艺工作。1985年调泸州市文化局创作室。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死证》、《天伦之灾》、《豪门少寡》,中短篇小说《如梦的辉煌》、《光光先生》,戏剧文学剧本《邯郸雪》、《折箭》、《非常事件》、《家祭》等十余部,电视剧剧本《赵世炎》、《中将范哈儿》、《死证》等三部,《王楚华剧作选》一部。《齐桓公任人唯贤》、《折箭》获四川省首届优秀文艺作品政府奖,《邯郸雪》获1984年四川省振兴川剧剧本文学奖等七项政府奖,《大是小非》获1990年四川省文艺汇演一等奖,《赵世炎》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九届金鹰奖、第二十一届飞天奖、2003年四川文学特别荣誉奖。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