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德州天衢新区拟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18所,总建筑面积约5.6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5亿元,计划新增136个班,新增公办学位4080个……这是天衢新区的一份学前教育发展“成绩单”。
近年来,天衢新区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聚焦“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出台得力举措,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扩充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
目前,德城区区直机关盛信幼儿园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年9月即将投入使用。作为普惠性新建校之一,幼儿园位于天衢新区东方红东路以南、崇德六大道以东,建筑面积约5271平方米,建设规模12个班,规划360个学位。
“普惠园建设,尤其是公办园的扩充,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获得突破性进展,政策引领是关键。”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殷洪华表示,目前共有4所公办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
如何解决公办园少、入读公办园难的问题?我区坚持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扶持方式,通过集团化办园、优质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引进高品质教育资源等措施,多渠道增加公办园、公办学位,完善普惠性学前资源的科学布局。
强化经费保障。按时发放生均经费,目前已发放上半年生均经费共计404万元,用于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资助工作,现已将受助资金发放到位,共计发放46余万元。
“紧扣‘高质量’这一关键词,通过建立普惠性公办园与优质示范园手拉手结对帮扶机制、免费培训提升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办园水平。同时,与德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德州跃华幼儿园等知名教育机构展开合作,实施托管办学。”殷洪华表示,截至目前,现有幼儿园113所,在园幼儿1.78万人,入园率141.8%。普惠性幼儿园95所,在园幼儿1.58万余人,普惠率占比88.9%。
临近开学,一场幼儿教师培训在我区第三幼儿园开班,从一日活动、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等方面展开探讨。“从线上到线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以‘问题清晰化、内容实效化、方式多样化、效果可视化’的路径,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多种育人理念的融合,更加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区第三幼儿园园长赵茜茜表示。
天衢新区将加强幼教队伍建设、保障园所安全、提高保教质量摆在头等位置。“办好学前教育,除了环境设施要贴近孩子,师资力量更为重要。”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托幼办主任李萍介绍,我区坚持发挥省示范园、省一类园示范引领,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共同研究学期计划和游戏活动,实现优质资源效应最大化。
创新片区管理模式。将辖区幼儿园分成11大片区,以示范引领为主、督导检查为辅,从学期计划制定、主题活动规划、游戏推进实施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联动教研,实行片区“捆绑式”考核,整体提高幼儿教师业务水平。
同时,以省级示范园为依托,定期组织园长开展“体验式”培训学习,以优带弱、以点带面,提高园长学习能力和管理水平,引领团队整体发展。
“开展集体教研,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对幼儿园教科研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李萍说,天衢新区相继成立名园长工作室和兼职教研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今年以来,开展线下集体教研13期,甄选兼职教研员50人。
近期,针对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联动教研在我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如期举行。该园教师与王庄小学一年级级部教师,在共同探讨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小学“双减背景”的基础课程,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四大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建立双向衔接通道。
这次协同教研,正是幼小衔接的有益尝试。“双向奔赴,协同教研,这是幼小衔接有效落地需要坚持的原则。”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段冉冉认为,科学的幼小衔接,倡导双方主动参与,提倡学科逻辑回归生活逻辑,是多元调动,而不是“一边倒”。
幼小衔接,怎样做才科学?“首先要做到不超纲、不超标,了解政策的‘红线’在哪里;其次是更新观念,让教师理解,学习品质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李萍介绍,“在共同教研的基础上,我区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致力于构建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以‘游戏化课程’为抓手,把关注知识衔接转向关注儿童身心变化、思维方式的衔接。”
探索幼小衔接新模式,充分发挥骨干园所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我们搭建了幼小学段互通、内容相融的联合教研平台,有效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李萍表示,今年以来,以“科学幼小衔接”为主题,组织录制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微课共92期,多渠道向社会推送,形成家、园、校、社“四位一体”合作共育模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