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建立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建立良好关系的五大原则)

   搜狗SEO    

建立“情感边界”,不与自己和他人对抗

边界感一般是指将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分开,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在边界模糊的关系中,人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好意”,这就是入侵了别人的边界。而比较有弹性的边界是我们既承认自己身处关系中,彼此间有联系,可以相互影响,同时又能在心理上分清自己和他人是独立的个体,做到彼此尊重。

很多人对边界感的概念比较模糊,有时候入侵了别人的情感领域也不自知。因为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自己所有的关心都出于好意,没意识到对别人的关心也暗含自己的某些需要。所以当别人不领情时,我们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越界了,是不是在感情上挟持了别人。

比如,对他人表达关心是从自我需要出发,他人有权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这个主动权和选择权在他人,我们无法控制。所以当别人明确表示不适时,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满足自我需求,以求达成“双赢”。

我们是不是注意到别人的边界感,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是不是有舒适感。如果别人不接受你的好意和关心,对方就会用自己的表情或肢体语言反馈。那么你就要做调整,建立好界限。如果不顾别人的敏感和排斥,只关心自己的需求,那么不仅不能表达自己的善意,还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小鹿在感情中就是一个没什么边界感的人。

小鹿是个柔弱的女孩子,总是给人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她也是比较依赖人的性格,有时候遇到感情问题,半夜三更也要给朋友打电话哭诉。很多朋友都抱怨过小鹿太黏人,没有分寸感和边界感。小鹿却没这种感觉,她觉得关系好就是应该不分彼此。

小鹿在恋爱中也没什么边界感,经常查看男朋友的手机,还不准男朋友有异性朋友。有一次男朋友下班后跟同事讨论工作,就因为对方是女性,小鹿就大发脾气,还趁男朋友不注意把这个女同事的微信删了。男朋友知道后很尴尬,还专门去跟同事道了歉。

小鹿男朋友的工作比较忙,经常会出差。每次男朋友出差,小鹿就更没有安全感了,强迫男朋友每天必须给她打视频电话,如果一天不打视频电话,她就会跟男朋友闹别扭、生气。一开始,男朋友还会配合她,但随着工作任务加重,男朋友就没时间跟小鹿视频电话了。小鹿不仅不体谅男朋友工作辛苦,还开始怀疑男朋友是不是劈腿了。

最后,男朋友终于忍受不了小鹿的各种无理取闹,跟小鹿提出了分手。小鹿很痛苦,她不明白自己错在哪儿,她觉得爱一个人不就应该时时刻刻跟他黏在一起吗?

小鹿就是因为没有边界感,所以过分操控男朋友的生活导致了分手。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注重的不是参与而是操控,必然会变得没有边界感,给他人带来困扰。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的边界感呢?

1.从小事着手

如果你平时大大咧咧,面对亲人、朋友、同事时总是习惯自作主张,又一时无法改变这种惯性思维,不妨试着从小事着手练习。其实没有边界感,本质上就是没有做到适度表达,因为自己不合适的热情得罪了人。所以,从微小处切入,循序渐进地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从别人的角度出发释放自己的情感,这样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2.不断地强化自我意识

边界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主要建立在自我的认知上。自己在对他人表达情感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反馈,当别人出现不满或不习惯的反应,要及时停止自己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你的好意别人不一定能接受。

面对别人要反复衡量,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事的主动权在别人手里,只做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当你想要关心别人,别人却不接受,那么就要反思自己的关心里是否有评判、指责、纠正等控制的成分。通常情况下那些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做出的干涉举动,对方都不会接受。

打破“情感标签”,认识到赏识的力量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说过:“时时用使人悦服的方法赞美人,是博得人们好感的方法。记住,人们喜欢的别人加以赞美的事,便是他们自己觉得没有把握的事。”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都是不可取的,欣赏别人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懂得欣赏别人才能汲取对方的优点,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如果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那么自己也无法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是一种动力源,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你表达出欣赏也将收获友谊与合作。

当然,欣赏不是廉价的吹捧,也不是无原则的夸奖,更不是投其所好的虚伪,而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真实判断。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因为心怀善意,也会获得别人的欣赏。

学会欣赏别人,会让人际关系多一点儿融洽,少一点儿隔阂,所以欣赏别人还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小纹就是一个赏识教育的受益者,也是一个不吝啬表达自己赞赏的人。

小纹从小成绩不好,邻居家的小孩经常笑话他。好在母亲是位小学老师,对这个年纪的小孩比较有耐心,于是自己在家给小纹补课。每当小纹成绩进步时,母亲都会夸奖他,还给他买喜欢的玩具。小纹在母亲的赏识教育下,渐渐喜欢上学习。读中学后,小纹变成了名列前茅的优等生,邻居也不再笑话小纹,还开始向小纹的母亲请教教育方法。小纹的母亲告诉大家,孩子需要多夸奖。邻居们还有些不信,以为小纹的母亲是故意藏着掖着不告诉他们。

其实,小纹不仅成绩提高了,在其他方面也有进步。他天生对各种乐器充满好奇心,喜欢的乐器也容易上手,于是大学选了艺术院校,专修音乐。

小纹成绩优异,又会弹奏乐器,在大学里很受欢迎。但小纹没有骄傲自满,反而很喜欢夸赞同学。有一次,室友写的一篇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了,其他室友都不以为意,甚至有人拿这篇文章取笑作者。只有小纹认真地读了室友的文章,还真诚地赞赏室友的文笔。

一开始室友以为小纹只是照顾他的心情才夸奖他,所以非常感激他。没想到小纹后来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活动策划,都会向室友请教。这时,室友才知道小纹是真的欣赏他。

小纹跟室友在相互欣赏中成了挚友。毕业后两人也经常联系,会因为工作上的事彼此帮忙。小纹的室友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了一个喜欢表达自己赞赏的人,因此受益匪浅,在公司里很受同事的欢迎。

小纹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眼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美好的一面,那么为什么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呢?

小纹就是做到了真正地欣赏别人的优点,他的赞赏不是逢场作戏的假意赞美,而是发自内心的由衷敬佩。所以,他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或许一切不完美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只是看你从什么角度去发掘这种美。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表达自己的欣赏呢?

1.把自己的欣赏直接说出口

若真正欣赏别人的优点,就不要吝啬自己的称赞,把自己的欣赏直接说出口。直接表达赞赏可以表现出自己宽阔的胸怀和谦逊的态度,也更容易让自己交到朋友。即使碰到那些与你生活理念、行事风格、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人也不要有排斥的情绪,而是应该发掘别人的优点,加以赞赏和学习。

2.消除嫉妒心

学会欣赏别人还要消除自己的嫉妒心。嫉妒是一种不良关系的体现,会让人产生冷漠、排斥甚至敌对的负面情绪。一个低调谦虚、懂得尊重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一个嫉妒的人永远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在他眼中别人总是不及自己。一个人在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如果只会嫉妒,那么他将不会有进步,只能故步自封,在嫉妒的情绪里落后于人。

停止“求全责备”,别让完美主义带走你的朋友

大多数完美主义者都喜欢求全责备,因为他们对他人有着超乎寻常的期待。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严格,事事都追求高标准,结果超出了朋友可接受的限度,那么完美主义就会带走你的朋友。所以,求全责备有时候只是一个打着“完美”名义的陷阱,这个陷阱不仅会让自己活得很累,还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导致我们失去朋友。

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存在,没有所谓的绝对的完美。

求全责备和追求完美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要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应该珍惜有限的时间和生命,不要把精力放在没有意义的“完美”上。一个人层次越高,越有学识,就会越懂得拒绝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比起完美主义,我们更应该用探索的姿态面对世界与自己,活出自我价值。而完美主义只会让一个人苛责越来越多,与他人矛盾冲突不断,最终导致身边各种关系的破裂。

林溪就是因为完美主义让她身边的人纷纷敬而远之。

林溪从情窦初开时就对她心目中的情人做了种种幻想。在她看来,真正的情人应该是样样俱全、完美无瑕的。她期待的爱情是从一而终、让人羡慕的。但是林溪并没有找到这样的爱情,她的每次恋情都因为自己的完美主义让对方落荒而逃。她的高要求让对方感到压抑和束缚,这样巨大的压力成了她恋情失败的罪魁祸首。

林溪之所以对爱情有种种幻想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希望尽善尽美,自然也期待完美的爱情。不仅如此,林溪在友情上也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她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和她三观一致,遇到什么事都能表现得完美。如果朋友偶尔有不得体的举动,别人还没发现,林溪就替朋友尴尬起来,甚至晚上会因此睡不着,整个晚上都梦见这件尴尬的事。所以,林溪对朋友很挑剔,朋友身上只要有一点儿小毛病她就忍不住要指出来。

慢慢地,没有人愿意跟林溪做朋友了,因为跟她相处太累,还会经常受到她的指责。林溪的朋友越来越少,感情方面也不顺利。她也试图告诉自己不要求全责备,过分追求完美。她虽然明白这些道理,却做不到,所以感觉很困扰、很累,但是不知该怎么改变。

林溪之所以会在人际关系中遭遇各种挫折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现实本就是不完美的,而真实的人生其实比想象中的完美人生更丰富、更精彩。很多大家眼里完美的成功人士,也在人生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和不完美。正因为他们克服了困难,不断提升自己,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才会给人一种天生完美的错觉。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完美主义,就要意识到世界和自己的不完美。

1.学着接受变化

完美主义者大多不敢接受变化,固执而且缺乏安全感,所以想要改变完美主义思维必须学会接受各种变化,不要躲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而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希望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就试着改变自己,不要以完美主义为准绳,要把失败当成自己的动力,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憾,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2.及时反省自己

如果对完美主义过分的追求已经让自己疲惫不堪,那么就要及时反省,是不是自己已经偏离原来的目标而追求无谓的“完美”。要克服完美主义就要时时反省自己,用探索的心态面对自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把更多的心思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3.尝试改变自己对完美的看法

当我们深陷完美主义之中,不妨试着改变自己对完美的看法。如果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换个角度看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比如,承认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那么你又怎么能要求自己或者他人完美无瑕呢?完美主义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一条直线,而应该是有高低起伏的曲线。与其做不开心的完美主义者,不如做面对现实的乐观主义者。

调整“心理落差”,享受一段“不完美”的爱情

完美主义者容易落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困境,因为他们对一切都要求尽善尽美,而且不会退而求其次,自然容易让期待落空,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虽然追求完美不算缺点,但过分追求完美,得到的也只有失望而已。

拥有完美主义情结的人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一样,总是超过爱情原有的标准,希望自己的恋人在各方面都完美无瑕。而这些严苛的标准非但不会帮他们找到爱情,反而会让他们和爱情擦肩而过。如果不愿修正自己的期望,对爱情的追求缺乏弹性,那么只能落得一个逃避现实、独自梦碎的下场。

世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瑕的爱情。那些看似完美的爱情恰恰是忍受了对方的不完美,相互体贴、相互妥协得来的。完美主义者应该认识到梦想与现实有遥远的距离,寻觅完美的爱情只会徒增无奈和痛楚。

人们之所以追求爱情是因为爱情总是和幸福挂钩。而在不同的领域中,“幸福”有着丰富的含义。经济学中的“幸福方程式”告诉我们,实际效果与欲望水平差距越大,心理落差就越大,人就越痛苦。所以如果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落差,享受一段“不完美”的爱情,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小馨就是一个对爱情抱有美好幻想的女孩。

小馨是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女孩,尤其在爱情方面,她总希望自己能遇到完美无瑕的爱情,有一段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她常把《大话西游》里那句爱情名言挂在嘴边:“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虽然这只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她却把它当成自己的爱情宣言。

小馨曾经交往过一个男朋友。为了让男朋友的三观跟自己高度契合,她常常从理论高度跟男朋友讨论各种恋爱问题,希望让爱情保持新鲜。她希望两人在一起能保持高质量的生活,就算去一家餐馆吃饭,她也要思索如何点菜才是最优选择,比如什么样的主食搭配什么样的饮料才算一份完美的套餐。每次在点菜时小馨都很纠结,不仅给自己造成困扰,还消磨了男朋友的耐心。

理论上来说,小馨是对爱情有追求才会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但是男朋友后来一听她谈论对恋爱的完美追求和“不断完善提高”的要求就感觉头大,甚至觉得小馨有些无理取闹。后来,男朋友以自己不够完美为理由跟小馨提出了分手。小馨本以为自己和男朋友情投意合,没想到男朋友早已不耐烦。小馨开始困惑,她不知道在今后的感情中她该如何与人相处。

小馨的爱情失败就是因为她总是在做梦,并希望按照这个美梦的指引找到完美的梦中情人。然而美梦与现实总是有巨大的差距,所以她的“爱情完美主义”只是徒劳的。

从小馨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想要体验幸福的爱情,就要调整心理落差,学会享受“不完美”的爱情。

1.勇敢接受不完美

你眼中的不完美和不圆满可能恰恰是他人心中最渴望的爱情。因为爱情不是只有一种标准,那些无论在你眼中还是在别人眼中不完美的爱情,只要能够与当事人的心理相契合,那就是一种美好的爱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属于自己的完美。

2.不惧怕残缺

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但也需要接受现实,不惧怕残缺。因为努力未必会获得成功,即使我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会遇到希望落空的时候。所以,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在原来的路上再接再厉,不惧怕残缺,时时修正自己的期望,这样才能发现人生路上更美的风景。

摆脱“自利偏差”,给你的伴侣多一点儿信任

自利偏差也称为自我服务归因偏差,指的是人们常用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判断客观事物,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个人原因,而把失败的、错误的原因归咎于其他人或者外因。比如当自己成功时,人们会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的品质,如能力、态度、动机等;而当他人成功时则把别人的成就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如运气、环境等;当自己失败时就会把失败归于外部的因素;而当他人失败时就把其失败归于内部的品质。

自利偏差一方面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另一方面会通过贬低别人来提高自信心。自利偏差产生的原因有不少研究假定,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解释:

1.维护自尊的需要

自利偏差是自我服务性质的,这种有利于自己的归因偏向可以维护个体的自尊,接纳好的结果有利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2.期望成功的需要

自利偏差这种偏向自我的认知源于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够满足个体的期望。另外,人们相信个体的努力与成功的结果密切相关,同时认为自己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奋斗而实现的,因此会出现自我拔高的倾向。而且当人们评估自己对一个情境的控制能力时,更倾向于参考过去自己成功的例子,所以会高估自己的控制能力。

3.自我防卫的需要

自利偏差也是自我防卫的需要。自利偏差实际上是一种错误归因,容易导致偏见和对方的刻板印象,影响自己的正确决策。

琪琪就是因为自利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在恋爱中总喜欢“甩锅”给自己的男朋友。

琪琪在生活中是个比较自信的人,她觉得自己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性格好,身边的人都很喜欢自己。男朋友追求她时,她还一度觉得男朋友有点儿配不上自己,毕竟自己美丽又聪明,追求者众多,为此她考验了男朋友很长时间才答应他的追求。

跟男朋友在一起后,琪琪就有点恃宠而骄。两人一旦闹矛盾,琪琪就觉得男朋友性格不好,不懂得宠女孩子。有时候琪琪会缠着男朋友一起打游戏,如果赢了,她就觉得是自己这局打得好;如果输了,她就会埋怨男朋友技术太烂。

有一次,男朋友参加一个职业资格考试,结果考得不是很好,琪琪就说男朋友不够聪明,复习那么久居然还没考过。但是,当她参加公司内部的业务考试也没考过的时候,她就说是公司要求太严了,题目太难。

琪琪就是这样,当别人喜欢她时,她就觉得完全是因为自己容貌、性格上的优势;而别人不喜欢她时,她就会觉得是对方有偏见,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这也导致琪琪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而且自己深信不疑。所以,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琪琪总是习惯“甩锅”给别人,这不仅给她的人际关系带来危机,也让她的恋爱充满争吵,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琪琪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自利偏差,凡事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很多人都是因为这种心理不思改进,一失败就归因于外界,从来不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也无法获得自我成长。

自利偏差是自身存在的思维问题,可以说很难克服。但了解这种现象的存在后,我们就可以学着进行适当的自我纠正,不让这种偏差过度影响我们的判断,进而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比较中肯的评价。

1.客观看待自己的成功

任何决策的结果都是由选择、概率、风险等因素决定的,所以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跟概率、能力、风险以及自己的性格特征等因素发生复杂的交互影响。只有客观看待自己成功的原因才能为下一次成功提供借鉴经验,而不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成功都是自己的功劳。

2.认识自己的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都会出现负面的情绪而导致失败。一个人只有在客观性、准确性和开放性方面不断进步,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这样的积累对自己的生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不做“完美主义父母”,别剥夺孩子的自信心

完美主义的父母往往教不出完美的孩子,因为父母要求太高,让孩子时时处在批评和埋怨之中,变得谨小慎微,养成自卑、胆怯的性格。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父母的完美主义是孩子自信心丧失的罪魁祸首。在高压教育下,孩子会在潜意识里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总是负面地评价自己,这样的孩子无疑是有问题的。

比如,独裁型的父母容易教出唯唯诺诺型的孩子。父母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不允许孩子有反对意见,孩子的性格就容易变得唯唯诺诺。而父母的完美主义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引发孩子的强迫症。比如,孩子会像父母要求的那样必须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如果哪个环节没有做到最好,就会强迫自己不停地改正,一直做到完美为止。但完美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对完美的追求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强迫症。

完美主义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往往也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这些孩子不是对自己的样貌不自信,就是不满意自己的性格,长大后还会时时怀疑自己的能力……总之,他们会过于在意自己的不完美,反而忽略了自己身上的优点。

以上是完美主义对孩子造成的人格和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父母对孩子要求完美主义,并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在父母的完美要求下容易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做错事,继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温青就是在父母的完美主义教育下长大的,因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她一直对自己没什么信心。

温青的母亲是一位完美主义者,无论交际能力还是业务能力,都十分出色。为了把温青培养成才,母亲也要求温青事事都要做到完美。小时候,温青达不到母亲的要求,几乎长期处于自卑的状态。没想到,长大后的温青却继承了母亲的完美主义。

温青大学毕业后和母亲一样也成了一名教师。因为完美主义,温青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教授的课程都能有最好的成绩。如果学生有一道题不明白,温青就会反复讲解,直到学生们都理解为止。如果有学生成绩退步了,温青就会觉得是自己能力不行,而一直处在自责中。

同事们都知道温青对自己要求高,每次温青带的班级取得好成绩,同事都会夸奖她。但每次温青都不敢说是自己教得好,只说是学生们学得好。

温青就是这样,因为从小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所以一直有些自卑,甚至在别人夸奖她时,也不愿承认自己的优秀。

由此可见,父母要求事事完美,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并无好处。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懂得没有人是完美的,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缺陷,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以此让孩子重树信心,学会自我肯定。

要改变自己的态度,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对症下药

孩子的自卑感多是由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一般比较差,都是以父母对自己的看法评价自己。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挑剔,不公正地评价孩子,也会让其产生自卑感。所以,要改变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要先分析原因,然后根据具体原因改变自己的行为。

2.合理评价

合理的评价也可以改善孩子的自卑心理。这就需要父母改变自己的完美主义,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提出恰当的要求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及时鼓励

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长期处于批评之中,久而久之,批评对他们的效果就不大了,反而表扬、鼓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当孩子有进步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也不要一味地批评,而要找到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意识,而不是陷入自卑的情绪中。

小测试:你会成为感情中的完美主义者吗

完美主义者一般对感情中的另一半要求比较高,可以通过以下小测试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情中的完美主义者。

1.你在开始一段感情前常常会犹豫很久?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2.你对交往对象有一套完美的标准?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3.你跟别人交往的过程中特别在意细节?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4.很多人认为你在感情中要求很高?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5.你认为一个人犯错越少越受大家欢迎?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6.你不能接受对方的反驳?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7.你觉得一段感情如果不够完美就不要开始?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8.你会对自己在交往中犯的错误一直感到不安?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9.你对交往对象的要求比身边大多数人都高?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10.如果你没有经营好一段感情就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A.完全同意 B.比较同意 C.完全不同意

解析:

选择A得2分,选择B得1分,选择C得0分。

测试结果为0—5分:在感情中的完美主义倾向不严重。

测试结果为6—10分:在感情中有很强的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交往对象也有一套完美的标准。

测试结果为10分以上:在感情中苛求完美。如果对方的价值观、爱情观或者其他条件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即使很爱对方也会考虑放弃这段感情。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