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怎么吸引异性(躲起来的蜘蛛怎么引出来)

   抖音SEO    

动物的求偶展示

展示装饰羽毛取悦雌性的孔雀和凤凰雀

你一定看到过孔雀开屏的绚丽场面吧!身披翠绿色羽毛的雄性绿孔雀在心仪的那个“她”面前,展开自己绚丽无比的尾羽,在身后竖起一面华美的“扇屏”。雄性印度孔雀从头到颈部长着深蓝色的羽毛,但在繁殖期,为了讨得雌孔雀的欢心,会猛长出超过两米长的鲜艳装饰羽毛——这不是尾羽,而是从尾羽根部长出的羽毛。有趣的是,繁殖期一结束,这种装饰羽毛就会脱落。与雄孔雀不同,雌孔雀几乎全身覆盖着褐色羽毛,并不长装饰羽毛。

在繁殖期,雄孔雀会展开激烈的求偶大战,胜利者驱走失败者,以确保其装饰羽毛的伸展空间。紧接着,它会漫步走向雌孔雀,骄傲地轻抖其装饰羽毛,展开尾屏,进行求偶展示。雌孔雀将根据胜利者的羽毛形态、舞蹈以及鸣叫声来决定是否选为配偶。

还有一种凤凰雀,为了吸引雌鸟,和印度孔雀一样,雄鸟的尾羽在繁殖期也会猛长一番。

平时,雄鸟的体长约为16厘米,一旦进入繁殖期,雄鸟的尾羽能延伸至40厘米左右。待繁殖期结束,这些尾羽皆脱落。雌鸟喜欢尾羽更长的雄鸟。

在鱼类中,雌性红箭鱼也有此癖好。雄性红箭鱼随着性的成熟

,在它们的尾鳍下部会长出像箭的东西。性成熟的雄鱼的初始长度为15毫米左右,长着长着,能夸张地达到70~90毫米。上年纪后,雄鱼的尾鳍就不再生长。为了验证雌性红箭鱼的癖好,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些雄鱼的尾鳍上安装人工制作的长箭。结果显示,与没有安装长箭的对照组的雄鱼相比,在尾鳍上安装了人工长箭的雄鱼更受雌鱼青睐。

科学家指出,生殖效率不仅与交配是否成功有关,还与前期的配偶选择有关。而求偶展示可以让雄性(或雌性)投其所好,增加交配及生殖的成功率。

以个头大小争夺后宫佳丽的海兽和鬼狒

在动物的性演化中,雌雄的外形和个头也会不知不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性的个头和外形甚至差异悬殊,以至让人感觉它们不是出自同一物种。

在日本北海道,生长着一种形似海驴的海兽,

成年雄性个头巨大,重达1吨,而成年雌性则个头娇小,仅重300千克左右,看上去仿佛是雄性的幼仔。这是为什么?这得归功于它们每天不断上演的残酷“宫斗剧”。雄性不断壮大个头,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争夺后宫佳丽,享有妻妾成群的待遇。在肝髓流野的激战中,个头越大的雄性取胜的概率越大。结果,在性的演化中,雄海兽的个头变得越来越大。

同样,鬼狒也是雄性个头大,

雌性个头小。成年雄鬼狒的体重约为20千克,成年雌鬼狒的体重仅约12.5千克。一头雄鬼狒能独占20~30头雌鬼狒,组成一个鬼狒家庭。雌鬼狒间是否结伴,全靠雄性之间的争斗来决定。所以,雄鬼狒的个头往往比雌鬼狒大,有的甚至可大两倍。需要指出的是,成年雌鬼狒一旦进入繁殖期,臀部就会变成鲜红色,这是雌性向雄性展示性成熟(发情期)魅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长颈象鼻虫,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一种奇特昆虫,长着长长的脖子。雄性象鼻虫的体长约10毫米,但仅脖子、头和前胸就长约7毫米。

为了向雌性展示自己的魅力,雄性象鼻虫会长出不可思议的长脖子,为雌性的2~3倍。实际上,它们伸长的不光是脖子,还有向水平方向伸长的头部和向垂直方向伸长的前胸。为了俘获雌性象鼻虫的芳心,雄性象鼻虫之间会互相挥舞长脖子和头部进行对抗,输的一方会黯然离去。与此同时,雌性象鼻虫也会舞动头部,来表示自己是否同意这门“亲事”。有研究认为,脖子越长越方便挥动头部,所以雄性长颈象鼻虫的脖子是为求偶而演化变长的。

寄生的鞭冠鱼雄鱼和为爱献身的雄蜘蛛

在动物界,通常都是雄性身材硕大强壮,不过也有例外,有些动物的雌性毫不逊色于雄性,甚至“壮”压群雄。

鞭冠鱼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深海水域,和鮟鱇同类。鞭冠鱼的雌鱼全身呈黑色,没有腹鳍,长着延长的钓竿结构,

其前端有发光器官,好像提灯一样。鞭冠鱼雌鱼个头很大,远大于雄鱼。雄鱼寄生在雌鱼的肛门附近,少则3个,多则8个。

鞭冠鱼的雄鱼在还是小鱼时,就已经有了危机意识。这是因为,在深海环境中,雌性和雄性的相遇机会极少,如果雄性抓不住某次邂逅的机会,它就有可能在永生之年都不会有繁衍后代的机会了。所以,一旦遇到肥大的“女汉子”从身旁笨拙地游过时,雄鱼就会毫不迟疑地咬住其表皮,将自己寄生在雌鱼身上,从此再也不分离。一般来说,雄鱼从雌鱼那儿获取营养,和雌鱼共同成长,共同完成性成熟。每当雌鱼产卵,雄鱼就立马释放精子使其受精。

在节肢动物中,有一种蜘蛛被称为“络新妇”。络新妇又叫“女郎蜘蛛”,是日本传说中的妖怪。传说,一位美女与别的男子私通,被丈夫撞破私情后,被扔进一只装满毒蜘蛛的箱子里,被毒蜘蛛吸食而死。她的怨灵与毒蜘蛛合为一体,成为无情的女郎蜘蛛。络新妇蜘蛛也是雌性个头大的主。

除去长腿,雌蛛的身长约有2厘米,而雄蛛只有4毫米。研究显示,络新妇蜘蛛制造卵子需要很多能量,所以个头很大。在这种蜘蛛的雄蛛之间没有激烈的争斗,这是因为雄蛛如果要尝试与雌蛛交配,就得以生命为代价,有的雄蛛甚至在交配前就已经被雌蛛吃掉。所以,在雄蛛之间既不争也不抢,谁愿意去谁就去。雄蛛头部有左右两个触须,内有塞满精子的精囊。雄蛛将触须伸入雌蛛的生殖孔进行交配。交配结束,雄蛛振奋起来,雌蛛就将雄蛛吃掉。

“雄性的竞争”和“雌性的挑剔”

为什么雄孔雀具有漂亮的装饰羽毛,雌孔雀却朴实无华呢?第一位揭示雌雄形态差异之谜的人是达尔文。

他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称,生物的进化带来了“自然淘汰”(也叫“自然选择”)。所谓“自然淘汰”,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但是,仅凭“自然淘汰”是不能完全解释同种雌雄的形态差异的,因为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同种的雌性与雄性面临相同的“自然淘汰”。因此,达尔文考虑用所谓“性淘汰”(也叫“性选择”)理论来解释雌雄的形态差异。“性淘汰”是“自然淘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同一性别的生物个体(主要是雄性)之间为争取同异性交配而发生竞争,得到交配的个体就能繁殖后代,使其有利于竞争的性状逐渐巩固和发展。达尔文认为,为了繁殖更多的后代,雌性和雄性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即使是同种,雌雄也都各自进化出了不同的外形特征。

达尔文对“性淘汰”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雄性的竞争”,一种是“雌性的挑剔”。例如鬼狒与海兽,雄性之间为了争夺雌性展开激烈的争斗,这就是“雄性的竞争”。而雌孔雀通过观察雄孔雀的装饰羽毛、跳舞和鸣叫声来选择雄性,这就是“雌性的挑剔”。

人们通过观察各种雄性动物间的争斗,可以很好地理解达尔文的“雄性的竞争”理论;但对于“雌性的挑剔”理论,直到100多年后的1982年才由动物行为学家马丁·安德森用实验证明。

当时,安德森观察到,雄性黑凤雀的体长通常只有约15厘米,但一到繁殖期,部分雄性的尾羽就可生长到50厘米,它们一边飞一边扑打翅膀,具有向雌性求偶展示的特征。于是,他对雄性黑凤雀的尾巴进行三种不同的处理,然后将它们分成三个实验组:A组,剪短尾羽;B组,人为加长尾羽;C组,将剪短的尾羽重新粘上。他将三组雄性黑凤雀放飞野外,然后观察各组雄性与雌性结成夫妇的情况。结果发现,到长尾羽的雄鸟的巢中安家的雌鸟比到短尾羽的雄鸟的巢中安家的雌鸟明显多得多。也即是说,雌鸟会挑剔雄鸟尾羽的长度,选择具有更长尾羽的雄鸟作为其配偶。

“不利条件”和“失控进化”

雌性为什么要挑选尾羽长的或模样花哨的雄性呢?1975年,鸟类学家扎哈维提出“不利条件理论”(又译为“累赘模型”)。这个引起争议的假说的宗旨之一,是解释羚羊为什么要跳跃,孔雀为什么要拖着相当于自身长度两倍的、美丽却碍事的尾巴。

按照“不利条件理论”,雄性太长的尾羽在飞行时会成为累赘,过分花哨则容易让雄性成为外敌攻击的目标,那雄性为什么会进化出这些累赘呢?雄性这样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尽管给自己加上了“不利条件”,我仍然能够幸存下来。例如,羚羊在逃命时的跳跃尽管是浪费体力的危险举动,但它仍然愿意冒这个险,因为这等于是在告诉猎豹:“你休想猎杀我这么强健的羚羊。”这或许就是雌性总是选择能战胜“不利条件”的雄性的原因。

非洲双鬓蝇的眼睛长在被称之为“眼柄”的长柄的前端。雌蝇喜欢眼柄更长的雄蝇。这是因为,在营养状态不良的情况下,雄蝇的眼柄是长不长的。也就是说,眼柄长意味着体内营养充分。因此,雌蝇根据雄蝇的眼柄长度来判断其营养状况,并作为自己选择配偶的标准。

研究者认为,黑凤雀雌鸟挑剔雄鸟尾羽的长度,在某种程度上适用于“失控进化模型”。所谓“失控进化模型”是在1930年由遗传学家罗纳德·费歇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最初,因某种际遇、某个挑剔的雌性选择了某个具有某种特征如鲜艳的装饰羽毛的雄性,与之交配并诞下后代。这对夫妇的雄性后代继承了鲜艳的羽毛,而雌性后代则继承了挑剔鲜艳羽毛的特征。这些特征被编入基因,进一步扩大到群体,最终雄性的装饰羽毛得以进化。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