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社交电商,大多数朋友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会是微信上冷不丁会就刷满各种群的红色链接。不过日前有消息称,社交电商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微信方面开始又一轮针对平台外链规范的更新升级,新增了不少针对外链的管理内容,其中就包括了不可进行好友助力、加速、砍价、任务收集等违规活动。
尽管这本该是个令大家鼓舞的消息,但考虑到拼多多如今的成功几乎是依托微信所实现,同时腾讯也早已入股拼多多,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利益共同体。因此这时微信对拼团砍价外链下重手,多少也使得“阴谋论”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有传言称微信这是“跳车”,腾讯或将会对拼多多“下手”。
那么,微信对社交电商外链的“痛下杀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隐情呢?
【如今严禁的外链,当初也曾有“蜜月期”?】
在分析“阴谋”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外链是如何走进微信这一社交平台的。作为一款国民级的社交软件,微信的日活早已突破十亿大关,但用户的社交需求显然不可能仅仅围绕着腾讯自家产品来进行,因此在发现其他平台上的产品或内容想要分享给小伙伴时,理所当然就会想到聚集好友最多的微信及QQ等平台。
实际上,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微信”+“外链”,至少在2016年前所出现的内容,大多是教你如何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插入外链,或者如何借助微信扩展品牌的影响力。这样看来,那段时光几乎可以堪称微信与外链的“蜜月期”。
不过彼时微信似乎做不到也没理由禁止所有外链在平台中出没,毕竟用户的社交需求摆在那里,而微信自身又无法提供官方入口,而一昧的“禁止”则更有可能招来用户的反感。
但到了2016年,类似《解读微信外链管理规定》、《微信加强外链管理,H5还能存活下去吗》这类文章开始出现。此时微信方面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小程序在当年开始内测,并在年底开放公测。当微信为众多机构和平台提供了一个官方版本的导流入口之后,使得其有机会也有能力对外链以及病毒式传播进行大面积“规范管理”,并将庞大的流量留在自家平台中了。
【禁外链——禁的是竞争,还是骚扰?】
虽然在提及“禁外链”时,大多数网友都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微信出于对竞争对手,如阿里等方面的防范。但其实早在2016年开始,微信解读其规范外链管理规定时就曾表示,这主要是对于那些影响用户体验、恶意传播、诱导转发(比如弹框提示),甚至动用插件分发链接引起传播异常的情况进行打击。
实际上不管是外链还是微信小程序,只要具备这些属性,微信方面都会根据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即时修整平台发展的轨迹。例如引领小程序风靡的微信“小游戏”,虽然凭借着简单易上手、轻松有趣味,以及无需下载安装等优势,成为第一根刺破口袋的锥子,但因为微信流量扶持计划等综合因素,导致部分开发者开始恶意诱导用户需要不断分享链接。
诱导分享或许让一部分开发者尝到了甜头,但微信方面在收到大量用户反馈,这些密集的分享链接使其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而这与社交电商兴起时,满群的“砍价链接”场景也极为相似。一边是自己看好的小程序和社交电商各项数值高速增长,另一边则是用户的抱怨此起彼伏,虽然小程序是对内,社交电商链接名义上是对外,但是微信都作出了相同的选择——用户的使用体验高于短时流量的起伏。
【稳住用户不流失,才能兼得熊掌和鱼】
2018年5月,微信对强制和诱导用户分享的小游戏开发者进行警告与整改提示,同时规定,“小游戏分享玩法不得强制分享,必须同时提供用户跳过或重玩入口”等规范。时至今日,对于业内公认的“新风口”社交电商,微信也同样基于用户使用体验的考量,开始更新其内容管理规范。
须知小游戏的疯狂裂变虽然扰民,但确实有能力带来数据的飙升,而社交电商作为近年来颇受外界关注的“新风口”,不仅阿里推出了自己的“拼单”模式试图开拓下沉市场,就连腾讯投资的京东,也打算趁着11.11活动进一步进行拓展。但比起新风潮的跟随,微信显然更加注重自己作为社交平台的根基。
换句话说,如果微信真的放任平台成为小游戏或砍价拼单的聚集地,那么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不错的KPI,但是作为大量用户必不可少的社交、甚至生产力工具的价值和口碑,也将直线下降。在这鱼与熊掌的选择中,微信显然始终只有高用户留存、高用户粘性、高用户日活这个厚实美味的“熊掌”可以选。实际上只要这块熊掌一如既往的“香”,那么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有成群结队的鱼儿自投“鹅掌”。
事实上,围绕这社交这块蛋糕的竞争者从来就不缺少,今年初曾出现三方同期进入社交行业的“盛况”,并且字节跳动方面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意图也已经是越来越明显。如果仅仅因为眼前“风口”的红利,使得微信这款国民级社交平台的口碑下降,甚至被其他竞争对手趁虚而入,对于腾讯来说显然则是不划算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