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李建学
一段时间来,新浪博客似乎老在“系统维护”;先是取消了评论功能,这几天纸条功能也不见了;接着个人头像等诸多基本附件,都没有了。玩过多年的博客,恐怕玩不下去了。
2009年3月,我被抽调到油田展览馆建设项目组做文案。半年中看到同组的两位资深写作者开了新浪博客,他们每天都要写一些诗文,有的给报刊投稿,更多的放在博客上存记。于是,我也学着开了个人博客;从当年8月24日起,到现在已12年又7个多月。
在新浪的这些年,通过“博客”这个“自我炫耀”的网络平台,激励我不断成为一名执着的写作者,受益匪浅。
一是改变了之前随意写稿的懒散,坚持每天都要思考,写一点文字;至少3天发一次博文,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好习惯。
二是改变了之前随意阅读的悠闲,坚持每个月读两三本书,在翻阅文学期刊的同时至少有一本书精读;写读书笔记,在计划性阅读中提高自己。
三是结识了不少高水平的博友,特别是文化界的博友;从他们的图文中汲取营养,修炼自身。比如通过阅读马未都的博文,学会在500字左右准确表达;比如通过一些博友的阅读体验,有针对性的买书。当然,也结识了一些有思想识情趣的博友;我们通过博客交流各自体会,给不少人邮递过作品,也收到十几本书刊。更多的博友以留评等方式,互动感受,更好的认识自己。
四是通过博友圈,参加了一些文学活动;参加首届“浩然文学奖”评选,短篇小说获奖;参加“蒲松林散文奖”评选,获奖后去了“聊斋”故里;参加“印象天水”征文,获奖作品入选文集出版并在故乡广泛流传。
五是重拾摄影老本行,学习图片处理技术,以图文并茂的网络形式,丰富业余生活。
六是及时展示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小说和散文,也展示一些获奖和作品入选情况,给自己鼓劲加油。
开博以来,已写出1390篇文稿,加上整理之前的小说散文,前后发出1450多篇图文。开博前业余写作近20年,所写的文字也就50来万,发表率最多40%。开博不到13年,积累的小说、散文和各种随记文字,总数超过200万,发表包括获奖的几率不断提高。其间出版了2部小说集,1部散文集,获过5次省部级文学奖。尤其35万字的散文集《陪母亲说话》,其中的99篇习作,一大半曾是博文。这些文字即兴写成,挂到博客上边看边改。不少随后在报刊上发表,几十篇入选书刊出版。
开博以来,学到不少新东西。跟着诸多博友的图文,满世界游走;增长见识,丰富阅历。那怕是一幅图片,甚至一种美食,都能互通有无的讨论交流,不断积累个人体验。多年来,通过博客这个读写家园,有效“取悦”自己,尤其是博客可以在微信上转发后,也在亲友和熟人间“卖派”文采。特别是新浪博客与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无缝链接,让我的图文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同时,也给想找的人提供了检索方便。网上搜索姓名和标题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关图文,不亦乐乎?
说实话,新浪博客真的很好。每天浏览,已成生活习惯。2018年至今,在博客上写过一组同题文字;同一标题,写一篇散文、一篇精短小说,再配图展现。后来,开始写两个短篇小说系列。一个是以故乡元龙为背景的“水头镇”系列,农村题材;另一个是以长庆油田为背景的“玉字辈”系列,石油题材。两个系列各写成十多篇,大多数通过博客展现,或者部分展现,已经发表包括获奖七八篇。就某种意义,博客成就了我的写作。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16年左右,新浪以MGC方式,设置了发博限制。2019年春季,电脑发博出现困难,随即被“私密”了不少博文。微信转发,也没有以前顺畅了。2020年至今,博客的热度持续下降,不少高水平的博友离开了。
现在,博友越来越少,好看的图文也不多了。作为最后的坚守者,颇为感慨。玩博已成为我阅读和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一种行为方式。之所以锲而不舍,就是因为这种能够“满足虚荣心”的平台,激发了我的读写热情。
近些年,看到很多熟悉的作家朋友放弃博客,也想过放弃,都有些舍不得。
多年来,差不多两三天写一篇文稿。发博前的一次次修改,文字的准确精练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打理博文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能让我跳出工作生活带来的诸多压力和种种不幸,“躲进小楼成一统”,缓一口气,自娱自乐,活得更好。
早在衣向东等大作家离开博客的时候,我就认识到玩博浪费时间甚至感情的问题,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限制玩博时间,不与粗制滥造的博文纠缠,坚决不做“愤世嫉俗”的“话痨”等;坚持精耕细作,努力把自己的博客打造成“书斋”似的读写园地。可以说,我做到了。
时至今日,博客玩不下去了。十分不舍,也没办法。
关于写作,几年前我就说过:“哪一天,写出来不再急着给人看,就算写到了某种高度。”离开博客,离开这个能够“急着给人看”的平台,也许是一个新起点。
博客的高朋满座已成过往,该是转身的时候了。
感谢新浪。
静待“家园”关闭的那一天。
2022年4月21日晨于西安?家中。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