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秦皇岛市城市信用状况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全省第一
近日,国家公布了最新一期(2022年10月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我市城市信用状况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全省第1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今年以来,我市以建设“诚信秦皇岛”为目标,坚持从信用信息服务、信用监管、守信激励、保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支撑“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构建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良好营商环境。
建设融资授信“信息桥”。我市积极建设集约高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放兼容的“秦皇岛市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接入全市各县区、142个市直部门以及34家金融机构,为全市730个单位开通了780个账户,实现全市政府部门100%参与信用信息共享,为企业、金融机构信息互通搭建了良好的信息桥梁,有效缓解本地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布融资需求778笔、融资需求834.19亿元、金融产品156个,授信金额186.21亿元。
筑牢市场经济“基础库”。2022年以来,我市制定了《秦皇岛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2022年版)》,依法依规归集公共信用信息,进一步扩面增容,并率先在全省归集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社、示范厂”信息。目前,已归集到税务、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知识产权、行政强制、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25类营商环境信息和其他公共信用信息等1.79多亿条,增加了1067.99万条信息量,信息类由原来的17类扩大到30类,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准确的信用数据基础支撑。
开启信用监管“新模式”。推行事前信用承诺,积极推进主动公示型、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行业自律型、信用修复型信用承诺和市场主体准营等方面的告知承诺制,目前,征集信用承诺180万余份。开展事中分级分类监管,编制企业名录9.15万家,制定监管事项清单1954项,制定分级分类监管措施143个,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融合,提高抽查智能性、靶向性,目前,已有19个部门分别在依法纳税、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等22个领域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采取事后联合奖惩,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行政审批、评优评先、资格认定等领域实施联合奖惩,截至目前,核查次数1.38万次,落实奖惩措施174例。
为帮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重塑良好信用形象,市行政审批局将信用修复操作流程、材料清单在信用中国(秦皇岛)网站公示,实施网上办、马上办;压减审核时限,从国家规定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办结;开辟绿色通道,为因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信用修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周末节假日“不打烊”服务。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共为2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良性经营。
创新守信激励“动力源”。我市投放1亿元的信用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企业开展信用贷款,为守信企业保驾护航。同时,我市推广特色信用贷款,依托秦皇岛融资信用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中小企业、农户需求和特色农产品,开发“板栗贷”“甘薯贷”“裘易贷”等特色金融信贷产品,目前,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14.14亿元,授信人数10.51万人次。
今年,市行政审批局广泛运用信用手段,创新推出“承诺即开工”,建设单位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同时,通过递交信用承诺书,相关部门即可为其先行办理“开槽工程施工许可证”,最大限度减少了报建阶段对开工时间的影响,切实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市行政审批部门创新推出“信用+社区”,将信用查询、打印等功能布设在主城区117个社区“一站式共享服务大厅”,实现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信用环境。目前省市两级人社、医保、住建、民政等170余项政务服务项目被纳入我市自助办理服务内容,覆盖用户近30万人。
记者:高扬
编辑: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