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网站百度词排名便宜(苏州优化SEO)

   谷歌SEO    

城市的未来发展需要推动产业集群的壮大和提升,这已成为各个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个具有千亿级产值的产业,足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轨迹。

作为全国城市经济的领导者,24座GDP万亿俱乐部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千亿产业。通过对2022年各地统计年鉴公布的工业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千亿产业分布的情况。

数据显示,24座万亿城市共有126个千亿产业,总产值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营收的近四分之一。其中,产值最高的是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到24361亿元;而产值最低的是长沙的烟草制品业,为1016亿元。两者的产值差距超过20倍。

这些数据显示出工业强市的实力,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地方产业发展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

根据统计,万亿城市中的东莞是“守门员”,其千亿产业产值排名第4,仅次于苏州、深圳和上海;而佛山的千亿产业产值排名第6,超过其GDP排名的11个位置。而长沙和青岛的千亿产业产值排名24座城市倒数第一和第二,明显落后于其GDP排名。

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将培育新的千亿、万亿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相关规划,新一轮产业竞争已经开始。那些传统工业大市能否保持优势?


那些悄然崛起的“后进生”能否成功逆袭?

千亿产业是城市工业经济的“脊梁”。常年稳居全国工业前三的苏州、深圳和上海,千亿产业产值均超过3万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然而,与工业总产值相比,这三个城市千亿产业的总产值排名有所不同。2021年,深圳和苏州的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分别为41341.32亿元和41308.1亿元,前者略微领先,位居全国第一。

从千亿产业产值来看,苏州(34547亿元)以700多亿元的优势超过深圳(33805亿元),排名第一。上海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千亿产业产值均排名第三,为31945亿元。

从千亿产业数量来看,上海拥有12个,是24个万亿城市中最多的;苏州有11个,仅次于上海;而深圳只有6个千亿产业,明显少于前两者。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不仅千亿产业总产值最高,而且门类丰富,其单个产业的实力也非常突出。在苏州的11个千亿产业中,有9个产业在各自行业中排名前三,其中有3个产业位居第一,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除了苏州之外,东莞、佛山和无锡等城市也以产业见长。

2021年,东莞的GDP首次突破万亿,经济总量为10855亿元,位列万亿城市第23位。

与此同时,东莞的千亿产业产值高达18846亿元,排名24座城市第4位,仅次于苏州、深圳和上海。

佛山是全国第17位的GDP城市,千亿产业产值为18352亿元,排名24座城市第6位。重庆、东莞和佛山这三座产值都在1.8万亿元左右的城市,属于千亿产业产值的第二梯队。

此外,北京、无锡、宁波、天津、广州和泉州这几个城市的千亿产业产值也都超过了千亿元,武汉的千亿产业产值达到9076亿元,离万亿仅一步之遥。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武汉有望突破2万亿元的GDP门槛。在冲刺2万亿的关键时刻,武汉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等优势产业集群的突破性发展。

据报道,今年第二季度,武汉全市共有232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达1576.2亿元。其中超过60%的项目是产业项目,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项目。武汉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包括光电子信息和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可以预见,武汉的千亿产业产值突破万亿门槛、实现中部城市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万亿GDP城市的千亿产业版图是观察全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窗口。

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共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在这41个大类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14.1万亿元,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营收的10%以上。

具体来看,在24个万亿城市中,深圳、苏州和东莞这三个城市都拥有超过万亿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中,深圳在2021年的产值高达24361.02亿元,占其千亿产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苏州和东莞的产值分别为12096.1亿元和11036.84亿元,占其千亿产业产值的35%和58.6%。

另外,在24个万亿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产值最高的产业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这其实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也符合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阶段演变。进入信息化时代,全球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及中国突出的比较优势推动了国内许多城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造就了深圳、苏州等地的万亿产业规模。


与此同时,一股新兴力量正在崛起。

在24座城市的126个千亿产业中,除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之外,上海的汽车制造业最接近万亿规模。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的汽车制造业产值为7452.66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至8080亿元,成为对全市工业稳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107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占据了先机,其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具有标志性意义。

除了上海之外,已有15个万亿城市的汽车制造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其中,广州的产值达到6121.74亿元,排名第二;重庆、北京和武汉紧随其后,产值居24个城市的前五位。

根据公开报道,今年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对汽车产业制定了万亿目标。例如,上海市发布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和高端装备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苏州市的《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表示,到2025年,全市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到2030年力争超过万亿元。

广州也明确表示,到2025年,整车产能将达到500万辆,整车与零部件产值比例将达到1:0.5,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宁波则将汽车产业确定为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全市汽车产量的5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对于城市重点产业调整背后的原因,曾刚认为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国内一些城市的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庞大,但利润率等效益指标已经出现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所下降。”曾刚指出,相比之下,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日益显现。

从全国来看,尽管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4.0%,但汽车制造业却逆势增长了0.6%,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了13.1%。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0.1%,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下降了25.2%。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加快转型步伐。

例如,在24个万亿城市中,郑州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占比最高的城市。

郑州曾被贴上“偏科严重”的标签,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

近年来,郑州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郑州将电子信息作为“1号产业”打造,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加快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最近,郑州市长公开呼吁特斯拉、富士康等企业进入制造业,显示出郑州冲击全国新能源汽车领军阵营的雄心。

长沙是千亿产业产值垫底的城市,但正在酝酿发展千亿级汽车制造业。

数据显示,2021年长沙的烟草制品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千亿产业数量和产值都排在万亿城市的最后一位。不过,长沙还有四个准千亿“后备军”,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规模都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之间,其中汽车制造业的规模为901.75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未来城市产业竞争将更加强调合作网络的支撑,也就是与周边地区的配套与合作。相比提升单个城市的产业规模,在跨市域产业联动基础上打造产业集群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曾刚表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