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湖区吹响东部新城建设号角
这几天,嘉兴市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无疑是南湖区的东部新城开发建设。
7月19日,南湖区召开区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动员全区上下在嘉兴科技城、湘家荡区域、南湖新区三大平台基础上,深入谋划东部新城建设,全面吹响了东部新城开发建设的号角。
通过多年建设,嘉兴科技城等三大平台都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南湖区为何要提出开发建设东部新城?东部新城又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这些疑问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打造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嘉兴甚至省内,位于嘉兴城市“东进南移”核心区域的嘉兴科技城、湘家荡区域和南湖新区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嘉兴科技城荣列省级重点科创平台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湘家荡省级旅游度假区也扩容至全域范围,南湖新区则成为省内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在南湖区,这三大平台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三大平台以42.1%的土地、35.3%的人口,贡献了南湖区30.3%的GDP、49.4%的财政总收入。同时,这里还集聚了全区98.3%的“国千”、“省千”专家,是嘉兴市高层次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但是,三大平台发展中存在着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城市发展相对粗放等问题,平台之间也存在联动发展不足、相互借势借力缺乏等问题。
“当前区域发展,平台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南湖区委书记朱苗表示。去年底召开的南湖区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要开发建设东部新城,“这是本届区委建设大平台、增创新优势、打造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顺应了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体现了主城区的责任担当,更符合南湖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新站位下的东部新城
那么,东部新城怎么建?和三大平台的关系如何?
在南湖区东部新城的谋划蓝图中,新城的打造既不是另起炉灶平地起高楼的大拆大建,更不是三大平台机械拼凑的小修小补,而是登高望远、放大格局,有着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和新的定位。
三大平台将形成“一核两翼”之势,即在空间布局上,以嘉兴科技城为“一核”,湘家荡区域和南湖新区为“两翼”,特色小镇、“园中园”、特色商业街区等为“多点”,形成“一核两翼”带“多点”的雁阵式发展空间布局。通过整合现有三大平台优质资源,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要求,形成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宜居新城、科创新城。
紧扣2021年、2030年、2049年三个时间节点,南湖区将高起点编制东部新城的近、中、远期规划。力争到2021年,东部新城形象初步显现,区域带动作用初步发挥,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30年,产城融合的发展成效明显,对周边区域形成强力辐射,具有国际化品质的产业新城基本成型。到2049年,形成引领区域发展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
以此为基础谋划建设的东部新城,既能够加快三大平台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等的互联互通,强化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的优势互补,实现“1+1+1>3”的整体效果,又能够在产业对接、园区合作、要素共享等方面辐射外围各镇和老城区各街道,进一步带动整个南湖区以更强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
培植“筑城”强大动能
一个具有活力的新城,必定是有着不竭动能的地方。南湖区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提出,东部新城关键字在“新”、目的地在“城”,将新在精明增长、新在国际品质站位、新在鲜明的个性和功能的叠加。
站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作为沪杭甬大湾区和上海“1+6”大都市圈的一个主城区,南湖区将高起点谋划建设东部新城,着眼招引跨国公司、国际院校、全球精英的发展要求,着眼预防化解各类“城市病”的迫切需要,让居民群众在此日行无碍、夜眠无噪,看得到四季、留得住乡愁。
高端化的产业集聚,将成为筑牢东部新城的根本。南湖区将坚持“大而优”与“小而美”双轮驱动、特色园区与特色小镇并驾齐驱,积极引进拥有核心技术的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放大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股权基金等现有产业优势,深挖柔性电子、VR/AR等产业潜在优势。
同时,在已引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通过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提升产业层次,吸引高层次的人才集聚。未来的东部新城建设,还将高标准优化布局交通路网、地下管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吸引集聚高等级医院、优质教育机构、高端商业中心等城市服务配套,打造高品位的人居环境。
(责编:郭扬、戴谦)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