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百度关键词优化(百度统计)

   抖音SEO    

在巴东县野三关镇,今年最后开放的花——冬桂,在寒风中摇曳生姿,星星点点的白色花朵宛若初雪,唤醒酣睡的森林。当人们再静心聆听,奋力扑翅的“嗡嗡”声如电流颤动,一颗毛茸茸的蜜蜂脑袋从花蕊中钻出。

一罐深山蜜,组成人类、植物和动物之间微妙的联系,也是恩施州“树立大食物观”的深刻践行。

践行大食物观,要跳出粮油肉蛋奶的固有思维模式,将视角从田地向枝头延伸。近年来,恩施州聚焦林下经济产业,将蜂产业发展纳入全州八大产业链进行重点扶持,为恩施州奋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贡献“甜蜜力量”。

“甜蜜事业”的鄂西版图

12月1日,恩施州兴蜂尚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蜂繁殖基地,一群群蜜蜂在蜂箱周围来回穿梭,空气中弥漫着芳香。公司负责人郑开绪和当地蜂农正忙着取蜜。

“收完这波冬桂蜜,我们将开启蜜蜂养殖冬季预防工作,为来年高产做准备。”郑开绪介绍,近两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州及巴东县畜牧局的支持下,在野三关镇畜牧中心的指导下,公司基地被中国质量万里行蜂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列为优质生产基地,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州农科院)确定为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实验基地,公司以恩施州蜜源植物分布图为基础,铺下了一大张中蜂养殖网。

“东至宜昌秭归,西到重庆酉阳,300多个基地覆盖我州2市6县,我希望能打造出恩施州蜂业‘千里长廊’。”郑开绪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林下养蜂成为恩施州重要的产业,而较低的养蜂门槛又让更多人得以参与进来。

在巴东县水布垭镇龙潭坪村五组,70多岁的邓贵存一会儿拿着扫帚打扫蜂箱,一会儿拿着蚊拍扑打着“抱儿蜂”。说起这种致富模式,他算了一笔账:“我这30箱,保守算每箱一年可以收10公斤蜂蜜,按每公斤200元算,一箱能收入2000元,30箱就是6万元。我可以分得1.8万元,老两口一年的生活费就有保障了。”

巴东县野三关镇凉伞坡中蜂基地负责人李凯是一位残障人士,如今也成为了当地的养蜂能人。“养殖蜜蜂不需要太多力气,我肯钻技术,一桶蜂能赚500元以上。”李凯骄傲地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沿着利川市汪营镇齐跃桥村的弯曲小径进入山岭,在不起眼的石缝中、溪流旁,往往能看见一个个蜂桶,这是当地村民为蜜蜂建的“家”。

“有了蜜蜂的充分授粉,山里的植物也愈发茂盛;更稠密的植被又提供了更多蜜源,使蜂群进一步壮大。”郑开绪表示。

蜂越多,山越绿;山越绿,蜜越多,基于大食物观的蜂产业实践正在恩施州上演。

然而,在原生态环境中,向森林“要资源”也有相应限制。

兴蜂尚蜂业往往选择蜜源好、无污染、环境优的区域合理布置蜂群,严格控制区域内蜂群数量。“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才能享用到优质蜂蜜,过分追求量不仅会影响蜂蜜品质,还会造成生态失衡。”郑开绪说。

要资源更要保护资源。蜂农们设置蜂桶的位置靠近水源,遮蔽充分,蜜蜂可以安全繁育;割蜜时每次都不割完,一般只取十分之三,保留十分之七,这是留给蜜蜂的粮食,让他们能够有蜂蜜过冬。蜜蜂有了足够的蜜,能够安稳过冬,到了来年,又可以继续酿蜜……

打造恩施蜂蜜品牌

我国是世界蜂蜜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特色产品遍地开花。鄂西深山的一罐蜜,何以杀出重围,成为黑马?

“生态、养生和硒。”2022年,恩施州委办公室、州畜牧中心联合调研组撰写的恩施州蜂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给出关键词。

生态——原生态无污染的绿色环境为恩施州林下中蜂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造就了恩施蜂蜜独特的品质和口感。绿色是生态的底色,绿色孕育着希望。只有植树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与自然才能够和谐相处,大自然才能够提供更丰富物产,大食物观才能够真正实现。

为此,生态优先、品质优先的底子不能弃,坚决打响恩施蜂蜜品牌,用品质说话,坚持产业链条与市场体系同步发力,扩大产业规模规范产业生产规程,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养生——恩施有“华中药库”之称,当地中药材种类繁多,养生蜂蜜备受青睐。以恩施州兴蜂尚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倍子蜜为例,该蜜色泽呈浅黄色,口感清香自然,回味甘甜。

硒——恩施州“硒”字招牌响亮,含硒蜂蜜独具魅力。11月18日,在第七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恩施州兴蜂尚蜂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硒都蜂蜜”评选为“最具创新力名优硒产品”,众多客商慕名前来品尝。

“硒业共发展,科技向未来。我州蜂产业需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在‘硒’字上做文章,加快特色蜂产品的地理标志认定,不断提高全州蜂产业行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恩施州蜂产业协会负责人说。

郁郁葱葱的鄂西深山,一群群蜜蜂掠过树梢、穿过花丛,它们与勤劳的恩施人民共筑的“甜蜜事业”,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动力。

(来源:中新网)

【编辑:邹卓然】

【来源:中新网】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