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如果不是楼下的这些车辆长期乱停乱放,甚至堵塞了消防通道,我是不会用划车这种极端方式的。”面对自己一时冲动造成的严重后果,犯罪嫌疑人李某后悔不已。李某的话引起了办案检察官的重视,这种“一气之下”的轻罪行为会不会不是个案?能不能从源头避免?
经过系统调研和数据梳理,一套聚焦因停车难引发矛盾纠纷的“辖区停车位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建立。西城区检察院把从源头化解基层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信息优势和检察监督的职能优势,与行政执法机关协同发力,助推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的破解,探索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路径。
犯罪嫌疑人李某家住北京西城区的一老旧小区,小区内因停车位紧张,乱停车现象普遍。为了发泄不满,李某在一个月内连续损坏了多辆停放在小区内的车辆,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
关注到该案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西城区检察院专办轻罪案件的第三检察部随即对近年来该院办理的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等相关罪名案件进行了梳理,发现近3年来西城区因停车纠纷引发的各类刑事案件有48件,其中因停车引发的寻衅滋事类案件占到该罪名案件的61.22%,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中这一占比更高,达到81.81%。
“这个比例起初我们也没有想到,这足以说明,停车纠纷已成为引发辖区刑事案件的重要诱因,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我们有责任推动开展相关社会治理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西城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赵雯娜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轻罪占比大幅提升。此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轻罪治理”的工作思路,已明确要求全市检察机关的履职方式应由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和溯源治理转变,以法律监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履职。
按照这一要求,赵雯娜带领部门启动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构建。在对办案系统进行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检察官实地走访了辖区多个街道、社区,围绕停车位数量是否充足、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等展开深入调研,同时协调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调取了近3年来因停车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数据及12345接诉即办系统3.1万余条涉停车问题的投诉数据,为大数据监督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实践支撑。
“我们的模型在建立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赵雯娜告诉记者,“最初模型只是简单的数据归类分析,后来不断加入街道面积、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更为科学的运算,合理划定风险阈值,超过阈值的地区将被锁定为治理重点,开展精准预防治理。”
西城区牛街街道成为该模型应用的第一个受益者。检察官主动上门,不仅让街道相关部门意识到停车纠纷还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等严重后果,有效治理势在必行,更让停车治理工作多了一个好帮手。此后两个多月内,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与街道及区交通委、区城管委等职能部门多次召开停车治理专项协调会,共商共治停车治理难题。检察官还主动担当普法宣传员,向居民释法说理,有效助力街道停车管理升级的顺利推进。
如今的牛街街道,南半截胡同、烂缦胡同的停车位整治工作已完成,面貌一新,而后续跟进的新街口街道翠华街也同样经过整治,有效改善了通行环境。
不久前,西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收到了来自辖区多个街道的诉前检察建议回复函,就停车占用消防通道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反馈,并感谢检察机关的提示和建议。
原来,“辖区停车位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关键词筛选后,摸排出了停车堵塞消防通道、占用盲道等400余个风险点位。为推动后续整改,这些线索被流转到了公益诉讼检察部。
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唐海娟告诉记者:“我们作为后端的案件承办部门,对这些线索逐一展开了研判和调查。”为了推动问题实质解决,公益诉讼检察部本着以“我管”促“都管”的理念,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召开类案专项通报会,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各部门融合履职。通过各方的齐心协力,消防车通道路线被进一步优化,堵塞消防通道的车辆被清理,同时还建立起常态化巡查机制,溯源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据了解,自依托大数据模型开展辖区停车位专项整治工作以来,该院受理的因停车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0%。不仅如此,该模型还纳入了区级提级调度议定事项,被嵌入区领导决策辅助系统“领航西城”,为全区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这在全市检察系统中还是第一个。
西城区检察院检察长祁治国表示,“辖区停车位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运用数字检察手段,积极参与辖区基层治理,助力了基层社会矛盾的源头预防和化解。作为以科技手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探索,西城区检察院将继续主动作为,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力。
(本报记者黄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