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山县花费715万建造牛郎织女雕塑引发热议。有一部分人认为鲁山打造“七夕发源地”招牌来推动当地文旅业发展的做法可以理解。也有人认为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的鲁山县,又耗费巨资建造雕像,其决策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当地是否把钱花在刀刃上,应当经得起严肃审视。还有人认为无论雕塑的问题有多大,都不应该对公众使用恶劣的语言和态度。这种不尊重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公众的感情,也损害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
早在2020年9月,住建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加强对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审查,治理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现象。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就是一些地方痴迷于打造各类“最高”、“最大”、“最重”的巨型雕像,不仅大费周章,且华而不实,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此前湖北荆州以巨型关公像为核心景观的关公义园,就被指经营收入不佳,还面临不菲的养护费。如今鲁山县又斥巨资打造牛郎织女雕像,虽然当地想要通过打造“七夕发源地”招牌来推动当地的文旅事业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发展文旅的思路是值得商榷的。
如今,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很多地方的文旅机构,都想方设法地打造自己的文化旅游名片。不过,如果只有一时的营销,缺乏流量转化,口碑未必能持久。将文旅事业仅仅停留在建造一个大型雕像的思路上,这背后是懒政惰政的意识问题也是缺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问题。
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 政府部门要走出巨型雕像迷思,沉下心开拓文旅发展之路。公众的旅游观念已经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由单一体验向融合体验转变。浙江省安吉县的红庙村,几乎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但矿坑咖啡开业一年多,已经赚到上千万;贵州的“村BA”、“村超”火了;淄博以“好客精神”和硬核服务助力“淄博烧烤”出圈,淄博举全市之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旅游,真的佩服淄博当地的人民政府,应该也是受人民爱戴的执政者,居然能号召全市人民齐齐参与,大家都一团和气地迎接客人,他们真的是懂得了怎么为人民服务。
以较少的“硬投资”提升“软环境” 。 强化小切口、深挖掘、强服务的文旅经营思路,,在街巷风貌、市井生活、人文环境中凝练城市旅游形象,既打造新颖舒畅的旅游体验,又将文旅经营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将推动更多中小城市实现旅游业态发展、城市品牌形象和地方民生建设的多赢。鲁山县想要打造“七夕发源地”可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当地对牛非常重视的传统,有很多地名中都有牛字;织女洗澡时与牛郎相遇的小河;当地的民谣、传说等等。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与深入挖掘。
端正民本位思想,提升为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雕塑该不该造是否征求民意,建造的过程是否接受群众监督,面对网友的曝光是否正视问题积极应对,任何一个工作节点都应该反问:“工作是为谁在做的?”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很快在网络上发酵,从单位领导到基层职员应对舆情都有一定的压力。但无论如何,当地工作人员在面对公众和媒体质疑时不应“恼羞成怒”,出言不逊。这反过来也再次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基层职员,都要修炼好应对舆情这一课,实事求是,快速反应,正视舆论和民意,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才是有效之策,否则容易在舆论场陷入“被动”,失了公信力也丢了民心。
雕塑是为了什么?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打天下守天下,守的就是民心。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才是做好工作的长久之计。特别是要牢牢把握“人民”这个关键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