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觅健茶茶
在管理学有个出名的短板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生命也如此。
“癌症患者有1/3是治死的,有1/3是吓死的,剩余1/3是死于疾病本身的”这是对于患癌人士最深的体会。而在这3个1/3中其短板指的就是他的精神、心理状态。
复发率高、治愈率低使很多人谈癌色变。 虽然目前的治疗手段有了较大改进,但由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大多数晚期癌症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于是,大多数人误认为患了癌症就等于是被宣判了死刑。
更有临床经验表明,我国病死的癌症患者中,有80%以上是倒在结疗后的康复期而非在治疗期。[1]不可思议吧。
但究其原因,放眼到实际情况里并不难理解这个现象发生。相比于癌症患者接受诊疗期间精神上跟肉体上带来的打击痛苦,对他们来说更难熬的是关于漫漫康复治疗路所要面临的问题,比如经济负担,比如预后转归等。
这些心理、生理及生活社会问题交错一起是患者及其整个家庭的心患大病。 当然在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担心疾病转移复发问题,这也是心病的根源问题。
那为什么说治疗住院期的死亡率反而比较更低呢?住院期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除常规外的折腾。这个时候即使心里有所不平衡,但周边有与他们感同身受的人,加上医护人员的关切,不良心理现象反而减少。
但出院以后,虽然有家人在边陪伴,但是其康复治疗间遇到的问题及痛苦又怕给家人增添负担,加上患者周围都是正常人,绝望和不公平的不良心理反应,更是加重患者“忧郁悲观”的心理,也就是许多患者家人的好意“避谈”反而使其郁郁寡欢的原因。
而所谓的“抗癌组织”,其实强调的也就是“群体抗癌”这个概念。 恰好可以解决患者“内心苦楚”无处宣泄的问题,在某一种程度上起着延续和完善临床生理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作用。
患有乳腺癌的 扬州抗癌十二金钗 便是通过抱团取暖,相互鼓励进行“精神治疗”,每个月10号是他们交流经验,分享体会的“早茶会”,除此之外,生活里聚集唱歌,逛街聊天一点都不耽误,旁人见了也只会以为这是一群感情很好的异性姐妹,压根看不出来她们身患癌症。[2]
至今为止,12人的癌龄均在10年以上,最高癌龄现已长达22年之久。
据悉,她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手术,其他人都会提前去给她打气,鼓励与病魔斗争。除了姐妹之间相互鼓励支持外,她们还经常为其他癌症患者做“话疗”,帮助她们抗击癌症。
用十二金钗中霍群的话说“我们都受过这个病的折磨,彼此之间更了解,而且都是从死亡线上走过来的,死都死过了,还有什么理解不了的。”
无独有偶,浙江省安吉县在2017年也曾报道过, 通过协会“抱团”抗癌,5年生存率达98%,且生存率逐年提高趋势。 可见,抱团抗癌带给癌症患者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在2017年南京癌友康复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也间接证实了群体抗癌确实是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结果显示,在癌症患者 5年生存期中,群体抗癌的生存率是 71%,明显高于个体抗癌的35%。[3]
当然,群体抗癌中,家属的参与也是很有必要的。 要明白一点,家中有一个人确诊为癌症,绝非仅仅是患者本身的事。
不仅仅患者本人有悲观、消极的情绪。家属同样也会有悲观、恐慌、绝望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到处乱投医、盲目求医的不恰当举动,这反而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
而参与群体抗癌好就好在, 在抗癌组织平台里,家属和患者本人同样心理可以得到调整,家属也更能清楚患者此时的所忧所虑,同时还能获得关于疾病的科学抗癌知识,与主治医生拉近关系,更容易取得共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另外,抱团抗癌的心理治疗也就是扬州抗癌十二金钗姐妹团做的“话疗”,在某一程度上极大的调动癌患者机体的积极作用,老病友言传身教的鼓舞对新病友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使患者个体在集体中从疾病中逐渐调适,从受助者到施助者,逐步形成集体的归属感、认同感等均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治疗,由坐以待毙转变为拼搏求生,由无所作为转变为大有作为甚至创造奇迹[4]。
事实证明, 晚期癌症患者多参加一些与治疗康复有关的集体活动,其生存期要比个体接受治疗的同样患者长。
对此,应大力倡导 “群体抗癌” “家庭式抗癌”“科学防癌,规范治癌”等理念,对于那些认为癌症便是绝症的患者,更应当向其强调“肿瘤就是慢性病”“带瘤生存”“适度治疗”的重要性,增加群体抗癌的交流机会。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