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关键词热度排行榜(百度搜索量统计)

   抖音SEO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感觉,今年身边双十一的热度似乎又比去年更弱了,一向剁手如泥的枕边人,今年对于各大平台的抢券抢红包小游戏也没有那么热衷了,组队消息几乎没有了。甚至我一度忘记了这个“节日”。

但仔细想来,又情有可原。

仔细查询了十年来的百度关键词热度,就可管中窥豹。

关键词”双十一“

关键词“购物”

关键词“打折”

关键词“光棍节”

关键词“购物节”

不能说波澜不惊吧,只能尽现颓势。自从淘宝在2009年开始全平台级别的双十一“优惠”活动开始,双十一购物节在今年走到了第14个年头,与其销售额年年增长不同的是,热度在2019-2020年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淡化。而且很明显在2020年增长率达到了一个拐点。

天猫历年双十一交易额

回想起2013年我正式开始使用淘宝,感受着双十一的活动每年预热阶段的活动,从好奇到有趣,又从乐在其中到逐渐卑微疲乏,再到今年的遗忘,也正应征了百度热词的数据趋势——购物者开始更加追求实在与理性。

与消费者的冷漠像对应的,今年的平台方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京东与阿里居然双双不追求 GMV(成交总额) ,并表示更加注重服务,多少让人感受到一丝卷文化。也许有一天会和日本一样,卷得一发不可收拾,就会卷出来和所谓“寿司之神”、“煮饭仙人”等类似的商业服务“仙人”,对于正常消费者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日本的所谓“仙人”和无敌的服务,其实都是在社会商业高度内卷下的产物

我最近问了一个曾经在莆田倒腾鞋子,后来转正去了品牌方做直播后勤的同学。他说其实各大平台的品牌方很早就意识到了今年的情况,先不说疫情的影响,就是正常年份,用绩效来说从18年开始就不断下滑了,出一分力能得到的回报越来越少,全靠加班和拓展渠道。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同行竞争,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少,同学的老板看谁都像敌人,脾气也越来越差。

因为是做直播后勤,最近这些日子每天要在几个房间里转悠,这头房间是抖音的,那头是快手的,南面是淘宝的,北面是京东的,忙的滴水未进,想到曾经在莆田安贸的好日子,多有感慨。

讲到明星带货,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越来越多明星加入带货队伍,企图分一杯羹

明星带货,作为新一代“镰刀”,砍去了商家的利润,看似买家得到了优惠,实际上成本早已支出,而且代价是迟早要加倍奉还的。“10分商品,5分利,4分主播,1分进”是他们这个品牌的常态,线上的销售额看似庞大,但除掉平台分成和明星团队辛苦费后,真正能留下的只有残羹冷炙。想要自己组建团队,捧红了主播就跳槽,哪怕有违约金也不怕。

似乎他们没的选择。

自从全球化被破坏后,中国就开始组建双循环的经济模式。今年国家商务部公布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而这一数据在2018年是76.2%,可以说下滑不少。倒不是在唱衰中国经济,而是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其实最近看了不少经济博主的视频和理论分析,越发感觉“刺激消费”实际是一个伪命题。消费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何来需要刺激一说?我真需要的东西,你不发优惠券,我也会买,我不需要的东西,你给了,我买了就吃灰,这就是我2013以来参与双十一的体会。靠刺激来产生的消费和打兴奋剂一样,是有副作用的。

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意识是逐渐往西方靠拢。超前消费和校园贷和花呗】借呗这类“网贷”手段是相互刺激的,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超前消费这颗毒丸,上一批年轻人已经意识到了,不也不会出现之前某个卖预制菜的老板被全平台臭骂的情况。

我甚至不想看到这人的脸

尤其在现在时不时暴雷的疫情期间,经常收入不稳定,不少人后悔不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创业环境在当下又在收窄,开源不行,节流总是可以的吧,我去年双十一就在最后时刻退掉的10月就加入购物车的扫地机器人,大不了自己周末累点,钱包先保证有几张红钞,支付宝保证有几位数字,在今年近乎失业又在居家隔离的时候,就暗暗庆幸这些年管的住自己的手(媳妇也自觉地放下屠刀)。

比起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现代经济模式才运行不到百年,但又在现今复杂的国际政经环境与百年之大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显得如此多变。国外的日子虽然过得不一定有我们好,但是他们经验丰富。

1922年,美国空前的繁荣,”无限赌场“之华尔街处于狂欢之中,骤热骤冷之下,到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今年正好是100周年,之后同样的事情,他们又经历了两次。欧美经验的比我们丰富,政策应付TIPS相对也会比我们多一点,所以看似一团乱麻,实际政府与民众心态往往缓和的多(这里不褒不贬)。

不明朗的下半场,也许决定不了生死,但是决定下一次比赛心态。对于国家还是民众都是一样的。更新更多的博弈会接踵而来,那时候影响的也许不单单只是一个消费或者双十一那么简单。


商家在看似走到“绝路”的情况下,也不会坐以待毙。但是与其继续在原赛道上内卷,不如重新思考产品质量,也少一点直播间的吼叫和美颜。

平台方在新环境下,更应该回归初心,做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而不是像网上“码头”一样在前几年吃饱,旱涝保收。

作为消费者,只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比起想着“老板”发“红包”,其实更社会上下应该反思前些年的高强度消费激发的而现如今多余“热情”应该如此理性消解。个人的消费习惯与其被逼着改变,不如主动做些调整。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