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百度贴吧迎来了诞生的第12周年。作为一款互联网社交产品,能顺利活到自己的本命年,实属“常青高龄”。更难得的是,2015年,贴吧还接连奉上“高调亮相百度世界大会”,“倡导泛娱乐粉丝经济论”,“联动全范围明星吧举办首届粉丝节”等等稳中有进的活动。一帆风顺得着实让笔者质疑中国“本命年犯冲”的老理儿。
眼看着15年过了,谁曾想16年刚开年,一个10亿分之一的用户吧主,一个事发时未到6000人的小吧,引出的“血友病吧事件”在短短三四天内炸出了各路人士的瞩目与探讨,带来了几乎一面倒的质疑与讨伐。说句隔岸观火的俏皮话:看来这该犯的太岁谁都躲不过。
站在愤慨热血的人群外旁观,百度这次暴露出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真的如此不堪么?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百度以壮士割腕的决心,官方表态“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并提供新的效率解决方案“只对公益组织开放” 、“邀请血友之家入驻” 等这一连串举动,已可以算很不错的危机应对了。相比某些企业遇到问题就避而不谈,或是暗地解决假装没发生的习性,百度此次的反应已算是可圈可点。
然而舆情似已完全失控,究竟是什么触动了言论者敏感的神经,引发了接连的炮轰征讨?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涉及到了利益,俗话一个字 “钱” 。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中,“钱乃万恶之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俗语,无不透露着人们对谋财获利之事的两难之情。一方面谁都离不开这俗物,另一方面又谁都羞于提起。精于算计的多不以为长,败家破落的倒坦坦荡荡,这也是一件讲起来尴尬,却早已让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儿。
放在此次风波中就事而言,贴吧归根结底还是百度旗下的一个产品,走商业化变现的道路无可厚非。以笔者略是浅薄的见识而言,没有一款产品是不走变现之路的。甚至说在同为社交产品的领域中,比百度贴吧走得着急,走得极端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子一:资格老,与百度贴吧相似度高的天涯社区
提起与贴吧同为高龄产品,也具有极高相似度的天涯社区,现在的人们再难想到“舆论重地”、“牛人汇集”这种标签。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界面中,上下左右中间都铺满,让鼠标都没地方可点的“牛皮癣式广告”。
对于商业变现的思维,“老大哥”天涯从未避而不谈,行动得早且粗暴,坚持用十年前的互联网流量思维,靠点击广告“强奸”用户。这种模式在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时代中,显然是为人诟病,极其失败的。这也最终成为天涯社区逐渐退出主流领域,退居成十三线社交功能产品的原因。
例子二:年纪轻,生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神器”陌陌
而另一个与贴吧活跃用户重合度较高的产品陌陌,因一篇评论“ 陌陌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贴吧 ”爆火后,也常被拿来对比贴吧的商业化变现之路。
商业化,是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与高频用户活跃度之上的变现,而陌陌一开始的变现“基因”就不甚优良。作为曾经的“神器”,不管致力洗白形象力度多狠,陌陌最早期、也最忠实的用户们,其使用初衷是很难改变的。从用户群体使用习惯而言,很难指望陌陌的用户能发展成多高的活跃度。这也使得陌陌商业化问题的方向,从“如何走上变现道路”,转为了“如何为变现创造高粘性用户群体”上。
相比如上两个产品,如果去搜索百度贴吧商业化的新闻,不难发现,跳过这几天各家媒体铺天盖地的言论, 有着远超陌陌的庞大高粘性用户群体的贴吧,近两年才在商业化上推出了 “企业吧”“合伙人”等模式和概念。
99年创办的天涯,02年就撩起袖子下了互联网的红海捞钱了;11年创办的陌陌,刚一有名气,就开始转变形象,探索吸引更具粘性用户实现转型商业化。03年创办的贴吧,这两年才真正迈出社区商业化的尝试。
在这个大背景下,你说贴吧是强行为了赚黑心钱,将吧“卖”给了骗子,这逻辑还是稍显偏激和牵强。往极端了讲,贴吧要卖早就卖了,等得到今天来赚这份钱?
就笔者来看,十年磨一剑,却没能一剑下天山的贴吧也是吃了个闷亏。本想探索个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出来,引进合作方共同经营,给吧友带来更好的服务,更大的发挥贴吧平台的价值。如今却有些事与愿违。
贴吧的商业化模式完美吗?不。血友病吧出现的监管问题该骂吗?该。
但贴吧是不是就因此罪无可恕,一下变成了坏到根里的全民公敌?
若就此事引申,痛斥贴吧完全不顾用户体验,不该走商业化变现,赚钱的都是黑心企业等等,笔者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由担心,这些以“金钱为恶”来评论的人们,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是压根不用钱,还是压根不挣钱?再往下走,是不是都能扯到资本市场有罪,倡导财产平均了?!
多说无益,要不该强行“疑似洗地”了。昨天又重温了下《乌合之众》,这部描述了集体心态的著作,引用两句摘抄做为此文结尾,与君共勉。希望无论在怎样的风波事件中,我们都能以一个理性“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自持。
数量即是正义。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