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朝鲜王朝时代9处以“韩国新儒学书院”(Seowon, Korean Neo-Confucian Academies)之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届时韩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了14项。
此前,这几座儒家书院要申遗的消息,曾在国内引起一片哗然。岳麓书院前院长朱汉民说,儒家书院源自中国,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去申遗,“中国的文化被韩国先拿去申请,很遗憾”。 仔细看韩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十有八九都和中华文化沾亲带故,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韩国人连“端午祭”都拿去申遗,也难怪有些中国网友愤愤不平地说,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文化遗产。
但其实很多专家和媒体都解释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只是名字相似,内涵与习俗都不太相同。 实际上,韩国人申遗成功说不上抢,更说不上偷。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虽然排名第一,但在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韩国:9座儒学书院奉祀先贤
此次入选的9座书院分别是荣州绍修书院、庆州玉山书院、安东陶山书院、安东屏山书院、达成道东书院、咸阳蓝溪书院、井邑武城书院、长城笔岩书院、论山遁岩书院。它们是崇尚儒家思想的朝鲜王朝时期的民间教育机构,主导推广性理学,院内一般设有奉祀先贤的祠堂和培养儒生的讲堂。它们都很好地保存了朝鲜王朝时代儒学私塾原貌。
这不是韩国第一次把儒学书院申遗了。2015年申请未能成功,原因是韩国的儒家书院未能显示出与中国书院及日本书院有显著不同,且书院周边不属遗产范畴。根据韩国媒体报道,今年之所以申请成功,是因为韩国文化部门充分地补充了申请内容。在申请书中,韩方强调,这9座学院标志着16世纪和17世纪建立的韩国社区的起点,它们不仅仅与自然互动,还保持了木制建筑的传统风格与技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页上这样介绍该遗产:“书院的主要功能为传道、尊师、与自然互动,这在书院的设计中亦得到体现。依山傍水的书院是欣赏自然、修身养性之所,建筑的样式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韩国新儒学书院展示了中国新儒学在韩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韩国书院从何而来?
一般认为,书院起源于7世纪末的中国唐朝,16世纪初传到朝鲜半岛,17世纪中叶又由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列岛,19世纪末20世纪初或撤废,或改为学堂、学校,大致有1200余年历史。
显然,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9所韩国书院,与中国的书院关系密切。
但大致而言,朝鲜书院有祠庙和书斋两个源头。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认为,朝鲜书院其始和中国书院似乎没有联系,但在援引中国书院制度、形成 “正轨书院”概念之后,才获得大发展。
“正轨书院”概念的确立,标志着朝鲜书院相对独立发展格局的改变,自此以后,中国书院对其发展及其制度的完善都表现出相当大的影响力。
而中国书院制度的移植始于明代,第一站便是相邻的朝鲜。
邓洪波曾详细梳理过书院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历程。16世纪,李氏朝鲜出现了教学与祭祀先贤两者兼具的第一所“正轨书院”——白云洞书院。
同时期,有“东国朱子”之称的李滉,提出了全面引进中国书院制度的建议。此后,书院在李氏朝鲜兴盛一时,直至18世纪才衰落。
中韩书院有何不同?
由于历史上曾模仿中国书院制度,中韩两国书院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两者同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同以经典为教材,同为有组织之法团所设立的学校等。
但同时,由于所根植的文化土壤不同,两国书院也存在着差异。
邓洪波认为,其差异的表现可以总结为六点。
比如,在中国,书院以教育为主,奉祀先贤为辅,在朝鲜则恰好相反;中国书院在学术上有一定开放性,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汉学等都曾在书院盛行,而朝鲜则以朱子学派为宗主,对当时在中国盛行的阳明心学、乾嘉汉学基本上采取排斥态度等等。
此外,朝鲜书院享有诸多特权,如院田之免税、院奴之免役等,也因此造成书院在李氏朝鲜广占田地、危害国家财政的弊端;而历史上,中国书院则未发生此种情况。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新周刊 人民网 环球网
流程编辑:TF021
评论留言